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传统,是由一些经典文本所承载的,而且在很大程度是文史哲不分的。唐代在人们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的知识构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谓盛唐气象,既是一个文学史的概念,也是历史学的概念,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史的重要命题。理解唐代的诗歌,离不开对唐代历史的了解。同样,了解作为一个历史时代的唐朝,也离不开唐诗。正如闻一多所说: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说诗唐,只有懂得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陈寅恪在唐史研究中之所以取得划时代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在方法上的创新和问题意识的拓展,而以诗证史正是其新方法和新问题的重要体现。
唐诗不仅是文学的书写,也是作为一种特殊方式的时代和历史书写,更加注重个体感受及民众生活,与史传文献的书写既有密切关联,又存在很大的差异,二者对于历史的解读可互为补充。例如,杜甫的诗歌之所以被称为“诗史”,主要体现在其对安史之乱的描写侧重其个体所见所闻所感之百姓疾苦,具有强烈的个人叙事色彩。而史传里叙述的安史之乱,侧重于唐王朝平定叛乱,以及官军的英勇抗战。将典范历史(Standard History)记载和诗歌描述的安史之乱做一个比较,可以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历史内容。反过来,将唐诗对时代和历史的书写嵌入唐史的框架进行解读,又有利于突破传统诗歌赏析的局限,更加深刻理解诗歌的时代性,以及诗人的现实处境与情感世界。
“诗史”之名出自唐代,绝非偶然,非仅杜甫以史笔为诗,即李白之作,如《登高丘而望远海》,亦“九十一字中有一部开元天宝本纪在内”(王夫之语)。这是因为唐代诗歌有其实际的政治、社会、文化功能,字句之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门课程通过唐诗理解唐史,引导学生进入更加广阔、更富立体感、更有灵气的历史世界,训练学生出入文史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们树立更科学的历史观、文学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健全人格。